金剛(集團)白山水泥有限公司2020年碳交易補充報告
補充數據 |
數值 |
計算方法或填寫要求*1 |
回轉窯 |
1 二氧化碳排放量(tCO2) |
815028.4 |
1.1,1.2,1.3與1.4之和 |
1.1 化石燃料燃燒排放量(tCO2) |
284147.54 |
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(2)計算 |
1.1.1 消耗量(噸) |
柴油 |
16.35 |
|
煙煤 |
135114.4 |
|
1.1.2 低位發熱量(吉焦/噸) |
柴油 |
42.652 |
|
煙煤 |
22.351 |
|
1.1.3 單位熱值含碳量(噸/吉焦) |
柴油 |
0.0202 |
|
煙煤 |
0.02618 |
|
1.1.4 碳氧化率(百分比(%)) |
柴油 |
99 |
|
煙煤 |
98 |
|
1.2 熟料對應的碳酸鹽分解排放(tCO2) |
487503.21 |
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(6)計算 |
1.2.1 熟料產量(t) |
904000 |
−優先選用企業計量數據,如生產日志或月度、年度統計報表 −其次選用報送統計局數據 |
1.2.2 熟料中氧化鈣的含量(%) |
63.99 |
|
1.2.3 熟料中氧化鎂的含量(%) |
3.9 |
|
1.2.4 熟料中不是來源于碳酸鹽分解的氧化鈣含量(%) |
0.62 |
=(∑Qi *Ccai)/Qck 式中,CCai——第i種非碳酸鹽替代原料中CaO的質量分數各批次加權平均值,%; Qi——第i種非碳酸鹽替代原料消耗量,t Qck——熟料產量,t |
1.2.5 熟料中不是來源于碳酸鹽分解的氧化鎂含量(%) |
0.14 |
=(∑Qi *Cmgi)/Qck 式中,CMgi——第i種非碳酸鹽替代原料中MgO的質量分數各批次加權平均值% |
1.3 消耗電力對應的排放量(tCO2) |
43377.65 |
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(8)計算 |
1.3.1 消耗電量(MWh) |
86547.5840 |
來源于企業臺賬或統計報表 |
1.3.1.1 電網供電電量(MWh) |
55832.2640 |
優先填報熟料工段計量數據;如計量數據不可獲得,則按全廠比例拆分 |
1.3.1.2 自備電廠電量(MWh) |
0.0000 |
優先填報熟料工段計量數據;如計量數據不可獲得,則按全廠比例拆分 |
1.3.1.3 可再生能源電量(MWh) |
0.0000 |
優先填報熟料工段計量數據;如計量數據不可獲得,則按全廠比例拆分 |
1.3.1.4 余熱電量(MWh) |
30715.3200 |
優先填報熟料工段計量數據;如計量數據不可獲得,則按全廠比例拆分 |
1.3.2 對應的排放因子(tCO2/MWh) |
0.5012 |
對應的排放因子根據來源采用加權平均,其中:
-電網購入電力和自備電廠供電對應的排放因子采用2015年全國電網平均排放因子0.6101tCO2/MWh
-可再生能源、余熱發電排放因子為0 |
1.4 消耗熱力對應的排放量(tCO2) |
0 |
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(8)計算 |
1.4.1 消耗熱量(GJ) |
0 |
消耗熱量包括余熱回收、蒸汽鍋爐或自備電廠 |
1.4.2 對應排放因子(tCO2/GJ) |
0 |
對應的排放因子根據來源采用加權平均,其中: − 余熱回收排放因子為0 − 如果是蒸汽鍋爐供熱,排放因子為鍋爐排放量/鍋爐供熱量;如果是自備電廠,排放因子參考“自備電廠補充數據表”中的供熱碳排放強度的計算方法;若數據不可得,采用0.11tCO2/GJ |
2 設計產能(噸熟料/天) |
4000 |
|
3 海拔高度(m) |
-- |
水泥窯所在地海拔高度超過1000m時填報 |
4 協同處置廢棄物量(萬t) |
0 |
請填報入窯干基量 −優先選用企業計量數據,如生產日志或月度、年度統計報表 −其次選用報送統計局數據 |
全部熟料生產工段合計 |
5 二氧化碳排放總量(tCO2) |
815028.4 |
|
說明:*1 填寫時可刪除此列所述的計算方法或填寫要求?稍诖肆懈餍刑顚懻f明左列數值含義的具體內容。 *2 核算邊界:從原燃材料進入生產廠區均化開始,包括水泥原燃料及生料制備、熟料燒成、熟料到熟料庫為止,不包括廠區內輔助生產系統以及附屬生產系統。 *3 如果企業熟料生產工段多于1個,請自行加行填寫。 *4 燃料消耗指的是化石燃料消耗量,不包括替代燃料的消耗量。 *5 燃料消耗、電力消耗、熱力消耗統計范圍不包括廢棄物處置過程,也不包括基建、技改等項目。 *6 如果企業有其他類型的化石燃料消耗,請自行加行,一一列明并填數。 *7 如有自備電廠請同時填報自備電廠補充數據表。 *8 設計產能是指國家和地方主管部門批復核準立項或備案的設計產能。 |
相關文章: